2011年7月31日星期日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7月29日晚上,很多內地的媒體工作者都收到了中宣部的通知:


鑑於7.23涌溫線特叮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境內外輿情趨於複雜,各地方媒體包括子報子刊及所屬新聞網站對事故相關報道要迅速降溫,除正面報道和權威部門發布動態消息之外,不再做任何報道,不發任何評論。


在微博發此圖的媒體工作者說:“高铁事故大结局,请自行看图。一声叹息,呐喊彷徨。 ”

5989010620 de57189904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另一位說:“今夜,百家报纸在撤版,千位记者被毙稿;中国,万个游魂无处安放,亿个真相正在破碎。这个国家,无数只恶棍的手,在羞辱着你。 ”


那千辛萬苦做好了的報道該怎麼辦?

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將 #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上載到微博給大家看。

於是,這個晚上的微博,整個都是各地報章本來於明天刊出的版面,天朝又多了一個新發明,就是“被電子報”!

而更可惜的是,就算是“被電子報”,它們的生命亦是稍縱即逝,大部份都被刪掉了。眼看著網友們都不斷的重新上載,我這個“境外勢力”,也好應該試著將這些內容帶出牆外。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记者:“这是读者们永远也不可能在报摊上,信箱中,网络里能看到的明天的钱江晚报。感谢为这几个版面付出心血的同事们!向你们致敬!”

5989010724 28c8f3d01e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另一張更清晰的版本:

5989011382 9d158f434a b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錢江晚報的錢經周刊

5988449135 371d37d933 b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新京報:

新京报资深记者:“1分钟前接到消息,我的版最终也没坚持到与读者见面,新京报坚持又坚持、妥协又妥协之后,仅存的4个版也被和谐。长歌当哭。没办法,我们要为2000多新京报员工的饭碗考虑。贴版,以示纪念,注意标题。 ”


另一位新京報人說:“《我们都是幸存者》没能幸存。我们尽力了,对不起!祭奠事逝去的人,祭奠夭折的版。”

5989010912 edf491f8b1 b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更清晰的版本:

5989010656 6cc77bb137 b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5989010852 97eb0f8567 b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5989106236 13baab15f9 z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然後,新京報7月30日出街的版面是這樣的:

新京報人說:“温州动车追尾“头七”,警报不断。新京报明日头版:七日雨未绝 一天两预警。”

大家都聽懂了弦外之音吧?

5989011198 f77b93f80a b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根據這篇《中宣部严令叫停温州动车报道》:


更有报社编辑呼吁报社老总鼓起勇气抵制禁令。媒体人阿丁呼吁,“媒体老总们,请在此刻积蓄勇气、唤醒良知、拒绝附逆、干掉猥琐、放行真相;禁令是用来突破的不是用来奴才听令的,绳索是用来挣脱的不是拿来自缚手脚的,这一回,能不能站着把新闻做了?”


很可能,因此,我們就有機會看到這些在今天出版的:

京華時報:

5988449807 6fabf2fc50 b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青年時報:

5989011172 eb02bc4699 b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經濟觀察報:

5988449629 3c7d5978b0 b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其實,這些日子,很多報紙都很敢言:

5988450119 1820127643 b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不得不提,7月29日的這四份南方報紙!

成都晚报记者 :“【很赞的头版】明儿个就别看了,没戏了。再看今天头版,广东的报纸,一起开编前会?故意商量好的么? ”

5988449107 e5f768c16a z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尤其是南方都市報,給我們的這16版!

@王钊君:广东乱吗?很多外地朋友问。直到我加入媒体行业才明白,广东的乱部分是因为这里较为宽松的媒体环境,记者更能够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包括政府的。南方报系就不用说了,广州日报有时也很给力,从孙志刚到此次动车事件,全国有几家报纸能有如此表现?不是广东乱,实在是其他地方在粉饰太平啊!

6309fc78gw1djm9pnrxjjj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P.S. 這篇blog post的資料,絕大部份都是從微博找來的!

內地的微博,儘管有諸多限制,但卻不代表它沒有用。

正如@金柏诚 在7月28日於微博所言


纽约时报今天刊登文章,全面回顾了微博在动车事故发生四分钟后至今所起的巨大作用,并把它称之为微革命。文章指出,微博上信息传播的快速便捷,使言论审查十分困难。所有参与过转发和评论的朋友,我们都是这场微革命中的一员。


620e418atw1djmu5la89wj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New York Times: In Baring Facts of Train Crash, Blogs Erode China Censorship


今晚的事,就是一個好例證。


Recent Comments


Tags: , , , ,


 被電子報-那些不會再出版的內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






© admin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1.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 , ,

获取最新TOR网桥,请电邮 fanqiangyakexi1@gmail.com
点击这里下载翻墙软件。

穿墙阅读数字时代?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 chinadigitaltimes+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

2011年7月23日星期六

中国工人阶级的忧伤

中国工人阶级的忧伤: "

文/ 吴晓波


陈桂林是东北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铸造分厂的工人,40来岁那年,工厂难以为继,被“改革”了,他和同在厂里干活的妻子同时下岗。他会拉手风琴,便与几位同样下岗的老伙伴组成了一个草台班子,在人家出殡和商场搞促销时赚点辛苦钱。他有一个正在读小学、特别喜欢弹钢琴的女儿,因为买不起琴,他跟几位老伙计去偷琴,被抓进了派出所,他还用木板为女儿“画”了一架不会发出声音的“钢琴”。陈桂林的生活“一败涂地”。他的妻子离家出走,跟上了一个卖假药的老板。两人开始争夺女儿的抚养权。女儿倒也现实,提出谁能给她一架钢琴就跟谁。身无分文的陈桂林就回到败破不堪的废弃车间,跟几位老伙计一起——他们现在的“身份”是大嫂级歌手、小偷、黑社会团伙的小头目、打麻将还耍赖的赌徒、杀猪专业户、退休老工程师,硬生生地“铸造”出了一台钢琴。


这是一部正在国内院线放映的电影,名字叫《钢的琴》。上周,在只有四个观众的、空荡荡的影院里,我静静地看完了。


根据我有限的知识,这个故事一定发生在1998年到2003年之间,当时,中央政府提出“三年搞活国有企业”,除了少数有资源垄断优势的大型企业之外,其余数以十万计的企业被“关停并转”,超过两千万的产业工人被要求下岗。当时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的是工龄买断的办法,一年工龄在各省的价格不同,东北地区大约是2000元,江浙一带则是800元到1000元——也就是说,一个工龄二十年的工人拿了几万元钱就被扔到了马路上。


南方地区因为商品经济活跃,下岗工人投亲靠友,很快就能找到工作,而在一些老工业基地,往往一家两代人都在一个工厂,在过去几十年里,他们自认是 “工厂的主人翁”,从来没有培育自主谋生的技能。一旦失去工作,马上成了流氓无产者。陈桂林和他的妻子、老伙计们正是这样一群,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突然抛弃的工人阶级。


当时,下岗情况最严峻的正是《钢的琴》的故事发生地——在计划经济年代有“国老大”之称的辽宁省。2002年,我曾到沈阳铁西区去做下岗工人情况调研,那里是中国最著名的机械装备业基地,从日据年代就开始建设,1940年代有“东方鲁尔”之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又是“一五规划”的重中之重,苏联援建的 “156工程”中有三家建在铁西。这里还有全国最大的工人居住区。上世纪90年代末期之后,铁西区江河日下,成了下岗重灾区。我去调研一周,目睹情况之悲惨,触目惊心,其中听到的两则真实故事如下:


——当时铁西区很多工人家庭全家下岗,生活无着,妻子被迫去洗浴场做皮肉生意,傍晚时分,丈夫用破自行车驮她至场外,妻子入内,十几位大老爷们儿就在外面吸闷烟,午夜下班,再用车默默驮回。沈阳当地人称之“忍者神龟”。


——一户家庭夫妻下岗,生活艰辛,一日,读中学的儿子回家,说学校要开运动会,老师要求穿运动鞋。家里实在拿不出买鞋的钱,吃饭期间,妻子开始抱怨丈夫没有本事,丈夫埋头吃饭,一语不发,妻子抱怨不止,丈夫放下碗筷,默默走向阳台,一跃而下。


我至今记得那些向我讲述这些故事的人们的面孔,他们静静的说,无悲无伤,苦难被深锁在细细的皱纹里。到今天,我常常在梦中遇到他们,浑身颤栗不已。


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产业工人,技能高超——否则不可能用手工的方式打造出一台钢铸的钢琴,忠于职守,男人个性豪爽,女人温润体贴,他们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却要承担完全不可能承受的改革代价。


在后来做改革史研究中,我还接触到下面这个史料:


早在1996至1997年间,由于国有企业的大面积亏损以及随之而被迫展开的产权改造运动,按官方的统计数据,下岗工人的总量已经达到1500万人,其后一直居高不下,这成了当时最可怕的“社会炸弹”。在1998年前后,世界银行和国务院体改办课题组分别对社保欠帐的数目进行过估算,一个比较接近的数目是2万亿元。


一些经济学家和官员——包括吴敬琏、周小川、林毅夫以及出任过财政部长的刘仲藜等人便提出,“这笔养老保险欠帐问题不解决,新的养老保险体系就无法正常运作,建立社会安全网、保持社会稳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后来的几年里,他们一再建言,解决国有企业老职工的社保欠帐问题和建立公正完善的社会保障基金,2000年初,国家体改办曾设计了一个计划,拟划拨近2万亿元国有资产存量“做实”老职工的社会保障个人帐户,然而,几经波折,这一计划最终还是流产。反对者的理由是“把国有资产变成了职工的私人资产,明摆着是国有资产的流失”。晚年吴敬琏在评论这一往事时,用了八个字:“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去年,在参加一个论坛时,我遇到一位当年反对2万亿划拨计划的著名智囊、经济学家,我问他,十年以降,对当年的主张有何反思。他一边吃饭,一边淡淡的回答我说,“不是都过去了嘛。”


是的。都过去了。一地衰败的铁西区过去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关过去了,两千万下岗工人的人生也都过去了。现在,只有很小很小的一点忧伤,留在一部叫做《钢的琴》的小成本电影里。历史常常做选择性的记忆,因而它是不真实的,甚或如卡尔.波普尔所说的,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时代若真有尊严,它从来在民间。


在这篇与文艺无关的专栏里,我要向《钢的琴》的主创人员致意——他们是导演张猛、男主角王千源以及不取报酬的东北籍女演员秦海璐,你们做了一份真实的工作,让那些企图在电影院里逃避现实的人们有了一次突然与当代中国直面相撞的机会。


有可能的话,去看一下《钢的琴》吧。它被安排在“中国年度大片”《建党伟业》和“世界年度大片”《变形金刚3》之间上映,仅仅是一个“聊胜于无”的插曲。


原文链接



© 知了"

2011年7月20日星期三

破解“郭美美事件”之郭子豪篇——走私车倒爷

破解“郭美美事件”之郭子豪篇——走私车倒爷: "

在“郭美美事件”背后,另一个人物郭子豪引起众多人的猜测,有人称其为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儿子。我本人不喜欢无参照信息的乱揣度。由于郭美美删帖后我才重点关注,以至于没有有太多线索可拿来分析,而郭子豪的微博保存相对完整,所以只好从郭子豪下手。



一、图解郭子豪


我仅就我看到的郭子豪的微博内容加以分析(下图按时间升序排序):




图一、是去年底郭子豪搞到的两张崔健摇滚交响音乐会。亮点在信封上的文字“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看不清只好用省略号。这里虽然看不出什么,但下面有类似的图会证明郭子豪与公安局的关系不一般。







图二、“我这哥们绝对够淘,酒后不走,还要开警车…”。下面回复文字中有这么一段“没有,那警察是我哥们,我们在家喝酒呢,没在外面喝“。这里可以证明两点:1、郭子豪跟警察挺熟;2、这个警察如果酒后驾车,严重违反交通规则,属于知法犯法。







图三、“不愧是郭家人…我和小郭@郭美美baby 太有战斗力了…”。这里证明郭子豪不但认识郭美美,而且还在一起喝过酒。注意,这是发生在今年1月30日的事情。







图四A、“派出所的哥们陪我放…好哥们…”。下面回复中一个加VID显然就是图中那个派出所的哥们,名叫Death-BJ-RT,他说“昨天我还真没注意你小红鞋挺给力的啊!”。打开ID看了一下,确实是警察,认证的说明是“朝阳分局刑警梅文”。







图四B、是警察Death-BJ-RT的微博,这说明郭子豪跟朝阳分局的刑警关系不错。







图五A、“元朗车场…快给我走死了…” 元朗车场是干嘛的?百度一下才搞清楚,元朗车场在香港。



破解“郭美美事件”之郭子豪篇——走私车倒爷 - 不着调 - 不着调


图五B、“好车论斤卖!香港元朗车场见闻”的抓图。


以上资料说明郭子豪在香港的元朗车场。图五A的评论中有几段文字很有意思:


贾贝西小小旺:好厉害。。。是不是特便宜?


郭子豪:都是没加税的价格


大扬扬625:走私车么


郭子豪:在这边都是合法的…


贾贝西小小旺问:那能运回北京啊??


郭子豪没有作答


通过以上文字可以判断,郭子豪主要是做从香港向内地倒卖轿车及其零配件生意,其新浪认证是“腾益达旧机动车有限公司精英经纪人”(最初是叫什么“汽车中国总经理”,后因牵扯郭美美事件而修改),这进一步证明我的猜测。那么,这天他去元朗车场可能就是进货。至于香港的走私车如何运回北京?是否合法?我是无从知晓。同时,在上面介绍元朗的那张图中有提到玛莎拉蒂,作者将其归为第四类,也就是所谓的豪车。但作者没说价格,只是暗示很便宜。




图五C、也是同一天,半小时后发的微博。“再不在办公室休息会就死在这了…”


下面的回复中“Death-BJ-RT 出现。


Death-BJ-RT问:货场吗?


郭子豪回:嗯…


Death-BJ-RT问:有摩托吗?


郭子豪回:有香港最早淘汰的警用摩托


Death-BJ-RT回:算了算了…提警用就脑袋疼…


这里证明郭子豪在元朗有自己的货场和办公室,并且相当熟悉元朗市场行情,同时进一步证明Death-BJ-RT确实是警察。









图六、“取几张票能堵死……”


亮点出现,信封上的文字是“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票是“北美滚石三十鸟巢演唱会'。还记得图一我提到的那些看不清的文字吗?可以明确的说,图一中的“北京市公安局治安…”就是图七中的“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


郭子豪两次驾车,似乎都是从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取得的门票,并且是用注有“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标识的信封装着的。有心人分析一下信封下面那个连笔字是什么,我猜是个“豪”字。






这是否证明郭子豪可通过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搞到一些演唱会门票呢?先看看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到底是干嘛的!


在首都政法网找到了“北京市公安局内设机构职责”说明(看图七)





图七、 链接:http://www.bj148.org/sfgk/sfzwgk/jwgk2/201011/t20101110_110331.html


其中【第八条:治安管理总队,负责组织、实施全市重大活动的治安保卫工作;负责对大型展览、展销及文体活动实施治安管理;依法组织对文化市场、危险品、饭店业等进行社会治安管理;查处治安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处置群体性治安案件。】


可见,郭子豪跟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的关系确实不一般!







图八、“我又飞了……大家别太想我啊……沈阳我来了……”


从飞机票上显示的拼音和文字,证明此人确实叫郭子豪。至于飞沈阳,我估计多半是为推销二手车联系业务。









图九A、“我这三天两头的老上北京晚报……怎么整……一年前的事没玩了吧”


这条微薄说明郭子豪上了北京晚报是个负面消息,下面评论中证明这个负面消息可能与车有关。


白楠77:哟,一不小心成明星了啊


郭子豪:还是那个A8的事


女巫大人:为什么上?


郭子豪:小破事


看到没有,除了奥迪A8还有别的东西叫A8吗?那么与车有关的事情能是什么?违章驾驶?还是倒卖二手车被查?还是什么其他的事情?


这则消息是郭子豪今年111日晚发布的,我找到北京晚报电子版,111日当天并没有涉及二手车或A8之类的新闻,于是向前推了一天,也就是110号的北京晚报,也没有相关信息,但发现了这样一则新闻《私改发票日期 车辆不得登记》 链接:http://bjwb.bjd.com.cn/html/2011-01/10/content_356482.htm





图九B、《私改发票日期 车辆不得登记》


这则新闻是否针对郭子豪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香港合法二手车到内地过户是个问题,更别提上牌照了。但因两地差价及利润的诱惑性,使很多人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搞到这类车。至于过户和上牌照,就如图五B中所说的那样,找关系或弄个假牌照。郭子豪是生意人,为了卖车,修改发票上的购车日期,再找找人改变备案人信息也不是没可能。所谓在商言商,涉及不到道德问题,基于国内目前的环境,这类事情肯定杜绝不了。



二、郭子豪之生意经——相识名媛,只为生意?



通过微博了解,郭子豪认识的名媛众多,下面列举部分新浪认证的ID列表,以电视台主持人、模特、演员、经纪人为主。





从郭子豪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gzh6024 )上了解到一些信息,也了解他的另一面,其之前可能因风流快活而离异,后来很后悔,有一女在身边;5.19地震还组织过捐款;年龄大概30所有,很富有。


从生意人的角度看,此人认识众多女名媛可能只是为了拓展生意。因为这些女人交际广泛,郭子豪的在这些女人身上的感情投资肯定有回报。





三、郭美美的生日礼物,他人所送还是自己购买



下面,就是针对郭美美那款玛莎拉蒂来分析。郭美美615日生日那天的生日礼物是一款叫玛莎拉蒂的意大利豪华车。但是,她却在41日愚人节那天提前收到了生日礼物。41日啊!!!愚人节啊!!!!搞笑吗?一点都不搞笑!


虽然她用“提前收到”这类词语给自己抹粉施脂,但这类语言根本无法确定车就是别人送的或是自己买的。


假设是别人送的,为何不送佛送到西,直接送到家门口,还要烦劳郭小姐自己“冒着寒风把它接回来了”?显然这不合逻辑。


郭美美芳龄20,正是“胸大无脑一身骚、虚浮矫激腹中空”的年龄,因此,即使是她自己买的,她也有很大可能谎称是别人送的,以给自己增加魅力值。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在郭子豪那买的?


这种可能性很大,我们可以这样假设:郭美美跟马乐认识,这里得提一下马乐,马乐的新浪认证是:星光up传媒经纪商务总监马乐(微博:http://weibo.com/bokeet )。


“星光up传媒”百度能搜索到,是一家文化娱乐传媒公司,从事影视投资、唱片制作,新媒体营销、艺人经纪,艺人培训等业务。


郭美美恰好在这个圈子里,马乐认识了郭美美,并且介绍郭美美给郭子豪。


郭子豪知道她很有钱,并了解其要在生日那天换一辆好车。为拉拢关系投其所好,郭子豪在130日请郭美美吃饭。我认为这顿饭很关键,且是解开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关系的唯一线索。


我们再假设,郭美美这辆车其实是以红十字商会的名义购买并配置给未来的总经理郭美美的。那么,这顿饭就成了郭美美同郭子豪讨价还价的一场谈判。郭美美可能以红十字商会买什么车由她做决定为由,暗示郭子豪得给回扣。最终郭子豪答应送一部价值不菲的诺基亚vertu手机给她。然后,郭美美提出先送手机再采购,于是在310日那天,微博上演了一幕腐败交易,见下图:





郭子豪:@郭美美Baby 你的手机我已拿走…


郭子豪这句话怎么理解?显然是“属于你的手机,我已经帮你拿下了”的意思。


那么在评论中划红线那部分,也就是下面这两段:


马乐up:我已付款 请放心使用!


郭美美Baby:交易成功


以上这两句对话怎么理解?我现在还没想通,或许是郭美美下单,马乐支付,郭美美确认交易成功。可为什么是马乐支付?又为什么是郭子豪提货?这块无法理清。


但显然马乐同郭美美的关系仅限于认识关系,否则不会如客服般说:“我已付款,请放心使用!”。


之后可能就是郭美美打预付款,郭子豪联系香港元朗,确定3月末左右能到一台二手玛莎拉蒂。郭子豪打通国内渠道,将车于41日运到北京,而这天恰巧是愚人节。




郭美美收到车很高兴,马上在微博发了一条消息“提前收到的20岁生日礼物,冒着寒风把它接回来了,2011年果然是给力年!有没有,有没有? PS 最近颈椎疼啊疼,天天睡不好觉,躲被窝力补觉觉去。”如下图:






最后,我认为郭子豪与郭美美也仅限于生意关系,否则,郭美美20岁生日也就是615日那天,为何没见郭子豪在微博上留有图片或文字记录?甚至连一句祝贺词、一句暧昧的话都没有。那天,貌似郭子豪在家玩他的蜥蜴。



总结一下:


郭子豪,北京二手车倒爷,背景或许很复杂,也或许很简单,可能背靠北京公安系统。其货物来源主要是香港元朗,并且在元朗有货场和办公室。至于走私车是否违法,这个需要更多网友提出意见,我不懂,也不好确定。


个人怀疑郭美美的玛莎拉蒂车,为郭子豪在香港元朗走私的二手车。



来源:不着调


原文链接:http://foxroom.blog.163.com/blog/static/178798026201152692630988/



打喷嚏链接: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45511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韩寒最新小说)




用手机上喷嚏网:m.dapenti.com 每周精华尽在【喷嚏周刊《喷嚏图卦》图片托管于又拍网"

【北大博士给女儿的信:爸爸是个无能的人】北大未名本周第一名

【北大博士给女儿的信:爸爸是个无能的人】北大未名本周第一名: "

亲爱的女儿:


爸爸是个无能的人。很多事情都办不好,请你原谅。爸爸把你带到这个世界可能是个错误,当然,更大的错误是爸爸自己来到了这个世界。


当听说你妈妈怀孕时,我感到意外的惊喜。但随后的事情让我感到,把你带到这个世界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凭你爸爸这个小小的北大博士、小小的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师、一个月可怜巴巴的五六千块钱是不可能给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的。


爸爸还有点常识,听说生孩子要“指标”,如果没有“指标”,将来孩子就不能上户口,就一辈子是个黑户。大约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就先到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以及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事处咨询办理准生证的问题。得到的答复是,如果女方是北京市户口,可以在北京市办理准生证,如果女方是外地户口,但男方是北京市独立户 口,也可以在北京办理准生证,但如果男方是北京市集体户口,就不能在北京办理准生证。非常不幸的是,你妈妈是江西省新余市户口,也就是外地户口。你爸爸虽 然是北京市户口,但属于集体户口。因此,只能在你妈妈的户口所在地去办理准生证。可能你会问:为什么你爸爸是集体户口,而不是独立户口呢?公安局的回答 是,因为你爸爸没有在北京买房。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你爸爸无能,都博士毕业了,连个房子都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千千万,空房子也有千千万,但你爸爸只能“望房兴叹”,没有一个是属于你爸爸的。你爸爸没本事挣钱,更没本事骗钱、偷钱、抢钱,买房子只能是“将来时”。


我也曾向其他老师请教这个问题,有的老师给我支了一个招,找学校的 资产管理处要一个房号,然后把户口迁出来,就可以在北京办理准生证了。当你爸爸找到中国政法大学资产管理处时,得到的答复是,以前可以,现在不可以。你爸 爸不是校领导,也没有熟人关系,就凭一个刚来的毛头小子,哪有这么大的脸去要一个房号呢?由此又可以看出你爸爸的无能。后来,你爸爸又找了一些朋友,想通 过其他途径在北京办理准生证。由于要花不少钱,而你爸爸又没有这么多钱,一些途径只好作罢。另外,托了一个北京的亲戚,也说不好办。说到底,还是由于你爸 爸不是领导,也没有相当硬的熟人关系,更没有钱去打点。忙活了一个多月,你爸爸还是灰心了。承认自己的无能吧。


可能你又会问了,为什么一定要在北京领准生证呢?在哪里领不都一样吗?你不知道,在哪里领准生证关系可大啦!如果你在北京领,将来就可以办理北京市户 口,你以后就可以在北京上学、考大学。而如果你在江西领,将来就只能办理江西的户口,你以后就应当在江西上学,如果在北京上学,就要交很多钱,而这些钱可 能是你爸爸交不起的。即使可以花钱在北京上学,将来考大学时,还要回江西考大学。同样的分数,在北京可以上北大、清华,而在外地,只能勉强上一个最差的本科,甚至连本科学校都上不了。上哪个大学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很大,你说爸爸能不尽量在北京领准生证吗?


可惜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最终你爸爸和妈妈决定在江西新余市领准生证。没想到,江西新余市计生办要求你爸爸和你妈妈必须回新余,才能发给准生证。当然, 在北京还要盖很多章,为此,你爸爸跑了很多次,还憋了一肚子的气。给你讲其中的一件事情吧。记得新余市计生办给你外公一张表,要求你爸爸所在地的计生办盖 章。你外公用特快专递将那张表寄到北京,你爸爸填好了,先到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盖了章,然后到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事处计生办盖章,办事的一个工作人 员说:“你这张表要重新填写,因为你没有用签字笔填写。”你爸爸还是能买得起签字笔的,只是当时填表时没有带签字笔,就随便用一支圆珠笔填上了。我跟那位 工作人员解释:“这是从新余快递过来的,如果重新寄过来时间会比较长,而且孩子都快生了。”那位工作人员说:“即使给你盖了章,回去也不能用,还会让你再 来盖章。”我说:“那就先帮我盖上吧,如果需要修改,到时候我再来盖。”那位工作人员说:“那可不行,章可不是随便盖的,你想好了,如果现在你坚持要盖, 我可以给你盖,但以后就别想再找我盖了。”你爸爸想,万一这个表格真的不能用,现在盖了章,以后人家就不给盖了,那可怎么办呢?没办法,你爸爸只能回到学校。从学校到城北街道办大约是3里地,爸爸走着去,又走回来。天气已经比较热了。当然,后来爸爸想了一个方法,用签字笔把表格上的字重新描了一遍,又走着 去城北街道办盖了章,那位工作人员看到我的方法心里暗暗佩服,很不服气地在表格上盖了章。


从法律上讲,那位工组人员属于公务员,从政治上讲,那位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在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事处的大门上写着这样几个大字:“为人民服务毛泽东”。


由于北京和新余距离很远,坐火车要20多个小时,而且当时你已经在你妈妈的肚子里八个月了,你妈妈坐火车已经很不方便了。你爸爸也要上班,很难抽出时 间回新余领准生证。你外公托了好多关系,送了好多礼。你妈妈曾气愤地说,干脆不办理准生证了,看政|府能把我们怎么样,我们又不是超生,难道正常生一个孩 子还有罪吗?中国还有人|权吗?你爸爸只好劝你妈妈,政|府还是好的,因为是“人民政|府”嘛,只是其中的个别部门和个别人比较可恶而已。最后,你外婆和 你妈妈还是回新余了一趟,坐飞机回去的,但耽误了好几天才拿到准生证,原因是计生办的人去参加party的活动了,都不办公。新余市的计生办也是这样为人 民服务的。


大约在5月20日左右,北京市公共安全专家局 宣布,男方是北京市集体户口,即使没有买房,孩子也可以随父入户,办理北京市户口。真是老天有眼啊,爸爸看到了一线希望。否则,爸爸真想不明白,我是北京 户口,为什么我的孩子就只能是江西户口呢?或许,这只能怪你爸爸娶了一个江西的老婆,你爸爸应该娶一个北京的老婆。不过,如果那样的话,现在就没有你了。 你爸爸在北京恐怕也很难找到一个像你妈妈那样好的老婆。因为你爸爸就是一个小小的北大博士,一个小小的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师,一个月只有可怜的五六千块钱的 收入。或许也应该怪你爸爸没有进入国家机关,当个干部。其实,你爸爸就是因为知道当领导的好处太多了,才不敢去当领导。爸爸希望每天晚上都能睡着觉。


5月24日,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你爸爸也开始了艰苦的给你办户口的历程。先是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办出生证,先后就去了四次才办成。第一次去,是周五, 人家说,周二周四办理,其它时间不办理。你爸爸因为周二上午要在昌平给你可爱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讲课,只能等下周去办理了。第二次去,你爸爸没有把集体户 口封面的复印件带去,不能办理。人民医院在办理出生证的说明中并没有强调集体户口要把封面复印件带去,这也不能怪你爸爸。只好等下个周四再去。第三次去, 办好了,但不能当天拿,只能等周三下午去拿。而周三下午你爸爸还要到昌平给你可爱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讲课。为了不再往后拖一周,只好辛苦你外婆去帮你领证 了。据说,你外婆在人民医院也费了一些周折,你外婆领了号以后,先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打印,然后再回来盖章。真不知道人民医院是怎样为人民的。如果不为人 民,为什么还叫人民医院呢?拿到出生证时,你已经快满月了!!


有了准生证,你爸爸就马不停蹄地去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以及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计生办、北京市昌平区松园派出所咨询如何办理随父入户手续,由于是北 京市新出台的政策,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办理。他们之间互相打电话咨询,总算相信北京市已经有这样一个政策了。他们心里可能在想:“北京市怎么出台了这样一 个政策,真便宜了这小子!”他们所说的“这小子”就是你亲爱的爸爸,北***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师,一个月五六千块钱。


虽然可以上户口,但必须首先将新余市的准生证变成北京市的准生证,为了这个变更,他们又给你爸爸列了十几个证明,让你爸爸去办理。你爸爸一看,头又大 了。何时能够完成这些要求呢?这次又需要辛苦你外公了。因为需要你妈妈老家的三级计生办盖章,而且证明的内容必须打印,手写无效。你爸爸打印好了内容,为 了节约时间,你爸爸托了单位的一位叔叔将证明材料传真给你外公,你外公到长林居委会计生办一问,人家说只能手写,不能打印。这可难坏了你外公和你爸爸,我 们想了很多对策。甚至想到自己私自刻个公章盖上去,而我们都知道这是违法的。为了你,我们把一切都抛开了。后来,你爸爸柔声细语、和颜悦色、不耐其烦并且 差点就低三下四地跟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计生办的工作人员解释这个问题,最后她同意手写的也可以。


拿到新余市三级计生办的这个证明,本以为就万事大吉了。但当你爸爸到中国政法大学保卫处去盖章时,保卫处的老师还没听说过这个政策,又亲自打电话询问派出所的人,最后让我去人事处盖章。你爸爸到人事处时,那天正好赶上学校为新入校的老师联合办公,人事处只有一个学生在值班,没法盖章。你爸爸又去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去盖章,那天又是老师体检,计生办没有人。


第二天,你爸爸又去学校给你办户口。人事处的老师也不敢任意给盖章,又打电话咨询了学校保卫处户籍科的老师,说我必须有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计生办 盖章的准生证才能给盖章。你爸爸只好先去办理北京市的准生证。先到中国政法大学计生办盖章,计生办的老实态度还很好,很快给你爸爸盖好了章,写好了证明。 接着你爸爸又去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去盖章,一打听,盖章的那位工作人员休假了,下周四才能回来。而下周四和周五,你爸爸必须去外面讲课,没有时间去昌 平。昌平离你爸爸妈妈当时住的地方大约有40公里,这个忘记告诉你了。其实,你爸爸不应该出去讲课,应该天天在家里等着那位工作人员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回 来上班。可是爸爸不去外面讲课,你的奶粉钱,你的学费,你的玩具,还有我们将来的房子谁给我们呢?就靠你爸爸可怜的五六千块钱?现在我们的房租是1500 元,再加上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费,每月剩不了多少了。你妈妈辞了工作,专门在家照顾你。


7月16日,星期一,也就是今天,你爸爸再次去昌平给你办户口。到了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办计生办,那位工作人员拿着我的材料看了看,说:“北京市的 准生证呢?”我说:“我现在就来办啊?”那位工作人员让我把当时给我的材料清单拿出来,然后指着上面的文字说:“你是不是老师?这上面写得这么清楚,到你 所在地的居委会办理,看不懂吗?”我说:“这个很专业,你没给我解释,我以为就是到这里办理呢。”她说:“你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怎么能看不明白?还要怎么解释?”你爸爸不敢和人家吵,否则人家就更不愿给你办事了。你爸爸只好“灰溜溜”地走出来,去找中国政法大学居委会。


中国政法大学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还比较好,很顺利地办好了各种手续,由于手续比较多,还是办了接近一个小时。填了好多表,给你爸爸传达了计划生育政策, 给了**(如果在新余办户口,你妈妈要先上环才能给你上户口,据说这个和生孩子差不多那么疼,我怎么忍心让你妈妈再受一次苦呢)。出来后找中国政法大学计 生办盖章,计生办没有人,我找了几个地方,又等了一会,终于来人了。刚要给我盖章,电话响了,她接了电话。接着又来了一位学生,说是帮一位老师来领东西 的。办好这些事情后,才给我盖了章。盖好章已经接近10点了。再到城北街道办去盖章。由于天气太热,今天到城北街道办两次,都是坐一站公交车,当然还要走 一段,因此,衣服还是湿透了。由于各种证明手续都已经齐全了,这次城北街道办计生办没有说什么,二十分钟办完了手续,盖好了章。


由于必须有城北街道办计生办的公章,政法大学人事处才给盖章。因此,我从街道办回来急忙去人事处。上次接待我的老师今天不在,我只要找另外一个老师。 她对这个业务不熟,又去问领导。我事先已经打好了一个证明,这是按照昌平区松园派出所的要求写的证明。人事处的老师请示回来以后说,有两个地方必须修改一 下,才能给盖章。我仔细看了一下,两处修改并不是实质性的,改不改问题都不大。但领导说要改,我也不敢说不改啊。大凡任何领导签字或盖章之前都要稍作修改 吧,不然怎么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权威呢?说实话,这样的领导,打死我,我也不做。


我到财税法所的办公室借了一台电脑,把证明按照要求重新打了一遍,此时已经是11:20了。我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舍不得浪费,因为快到下班时间了。我急 忙赶到人事处,那位老师又认真看了一遍,最后终于帮我盖了中国政法大学人事处的公章。盼了这么多天的公章终于有了结果,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我猜测此时派出所已经午休了,但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松园派出所走去。早上出来就吃了一点东西,书包里带了本来应当是早餐的面包,早上没有吃,现 在吃吧。看样子是没有时间吃午饭了。头上是炎热的太阳,嘴里是干硬的面包(两天前买的),手里是沉甸甸的证明材料,下面是沉重的步伐和发酸的两条腿。到了 派出所,又是一位女民警,今天真倒霉,所有给我办事的全部都是女民警。这难道和我办的事情有关?女民警看了看我的材料,说还缺一个派遣证的复印件。我准备 的材料都是上次来松园派出所咨询时一个女民警(真晦气!又是女的!)给我列的清单,里面可没有这一项啊。没办法,和她争论也没有用,我一声不吭地回学校办 手续吧。太阳还是那么热,嘴里的面包还是那么干硬(刚才路上没吃完),手里的材料还是那么沉甸,步伐还是那么沉重……


回到学校已经是12点半了,人事处人事科的门已经锁上了。估计都去吃饭了吧。我回到教师休息室,躺在沙发上打个盹,两个可恶的女老师在那里大声说着 话,太可恶了,又是女的!实在是很累,我还是睡着了。一觉醒来,已经1:50了。我想,人事处应该上班了吧。到了人事处,说明情况后,他们说到图书馆的综 合档案室去复印。我又来到图书馆三楼的综合档案室,复印了相应材料。重新又走到了松园派出所,由于到松园派出所只有一站地,但没有公交车,所以,只好步 行。


这次换了一位女民警接待,再说一遍晦气,因为又是女的。她说:“你这张申请书应当改一句话。”我说,这是按照你们贴出来的标准格式写的。她说:“你办 的事情比较特殊,和他们不一样。”我还能说什么呢?他接着说:“父母双方必须亲自来办理户口,户口是大事。”我说,现在住在城里,孩子她妈来一趟不容易。 她说:“必须两人亲自来,实在不行就等出月子再来办理。”我说,你们一定要她来,她可以来。我心想,就是人快死了,也给你们抬过来。依法办事嘛!!!最 后,她又说:“办理这件事的民警出差了,你们下周再来吧。”


我已经没有什么话可说了,你们出不出差,和我们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你出差,我就得等一周,她休假,我也得等一周。把老百姓当猴耍呢!!!


可惜,周末我还要回家一趟。不知下周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孩子,至今我还没有帮你办好户口。办个户口真难啊!将来等你爸爸有钱了,爸爸给你办个美国户口,中国的户口太复杂了,咱办不起。


孩子,等你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你妈妈和你爸爸,你爸爸为你办户口,不知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憋了多少气。如果你爸爸活不到70岁,那就是上面所提到的那帮人给气的。


你爸爸很无能吧,自己没本事,没钱,还去生别人的气,是不是很无能啊?


孩子,你已经快60天,希望你快快长大,将来给你自己的孩子上个美国户口吧,中国户口太难!


爱你的爸爸




"

2011年7月19日星期二

一定要去看艾未未

一定要去看艾未未: "

http://loveaiww.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19.html


推友栀子@zhizime探访艾婶的回忆录



我一定要去看艾未未,因为我不想让他觉得孤单。 我去看他很简单,就是要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存在,他最看好的八零后中的一员,在他被失踪的日子里,每日都寝室难安。 我想让他知道,他被失踪的日子,身边每一个人都在经受灵魂的拷打,我们在外面过得并不好。@aiww

我想让历史从这一篇翻过的时候,知道,有一个特别普通而微不足道的女性,曾经心怀天下。 我想让天上的星星知道,是英雄就别让他太落寞,人类古老的价值和美好还在无声的流淌。 我想去看艾未未,是秉持相同价值观的人去看另一个人。

我对艾未未的手机发去短信说,“未未,在你被失踪的八十一天里,每当我在地铁看见车厢缝隙里嵌入的小广告都想掏出笔来写上FREE 艾未未!”。 这种事情我真做过,我用铅笔在一张百元大钞上用中文英文写,我又写过一张五十元,还写过一张十元。不知道这些人民币都流到了谁的手里。

最先约了个Q友他说,我喜欢他,他做的一切我都支持,我很想去看他,还想问他要一些向日葵瓜子,我为他整理过一些名单,他寄给我了好几张纪录片光碟……可是,我去见他,太唐突。第二,我不知道你会不会是国宝,而我也怕你把我误会成国宝了&*¥#%。好吧,谨慎的老兄,你再考虑考虑吧。

发课工作室的马路对面一间窗户里,有几台照相机、摄像机正对着我们忙碌着。 看来国宝们的待遇升级,以前是一天二十小时在小轿车或者面包车里趴着。现在特地修了一间小屋子。也就记录下都谁谁来看艾了,他们的车牌号是几几几。早些年,还停留在手工业时期,用一个小本子写得密密麻麻的。

这个院子我在冬天和夏天都来过,记得有一年夏天,
草坪旁有一口水缸,一支荷花张开枝叶静静的站在夜色里。艾和三五朋友畅聊与启蒙相关的话题。我偷了艾工作室里的葵花籽、板栗和花生,还被他们家的猫抓了。 同行的朋友们都是第一次来这个院子,他们齐声惊叹这个院子的独特和美丽。

爬山虎爬满了一面灰墙,斑竹林光影斑驳,猫们依然我行我素,狗们在地上卧着打着盹儿。 房门开着,我看见未未就像一个渔夫一样坐在甲板上,把双脚放在水里,任海水从身边流过。 不,他其实是正坐在一张宽大的桌沿边上,晃悠着双腿,表情平淡,也许正在享受此刻的自由和安静。

艾说,在头几天,他觉得里面的情形不过如此,不过是跟以前无数次跟国宝打交道一样。非常亢奋,根本睡不着觉。过了几天,突然觉得无所适从,绝望和无力感充满了整个空间。就像一个矿场坍塌,整个人都被埋在了里面。 呼吸困难,思维混乱,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去。

未未说,我觉得不可思议,我父亲当年在国民党的监狱里写了那么多首长诗,而且还被看守传了出去发表,这是怎么能做到的呢?我什么都没有,房间里只有一张床。我也很吃惊,张志新竟然能在看守所里用血写血书。而我呆的地方,床脚、水龙头等等一切有菱角的地方都被他们缠上厚厚的海绵。

缠着海绵的水龙头,长时间的被侵蚀,长出来特别恶心的霉菌。你不得不每天都得用那个地方流出来的水洗脸刷牙。 艾说,我的叙述听上去很简单,但是具体到每一分每一秒,你都会觉得痛苦得无以复加。 手不能举过胸上方,如果想挠挠后脑勺都要汇报,你得说:报告班长,我想挠一下头。

这是一系列的程序,如果你不按照他们的要求执行,有一些后果,你们都是能想象的。其中一个看守就对他说,你知道吗?很多人不按照规矩办事就会被罚站,罚站的人一般最后都是会跪下来求他们让他们允许他在地上跪一会儿。

看守们都很年轻,十几岁,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在这里看守的人,三年之内都是不允许离开这里半步的。他们也没有报纸,没有书籍。每个月定时向家里存三四百块钱。你根本无法跟他们发生什么有效的对话,而且,这时候你根本没有对话的想法,只觉得他们很惨,比你还惨。他们也在受酷刑。

有时候,看守比未未自己还更好奇,因为他们也想跟人说话啊,他们也好奇你这个人叫什么,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被关在这里。但是,他们这样问都是违法的,领导对他们说,如果有人跟人交流,那就是违反法律,得被送到军事法庭。不过我想,他们被送上军事法庭去劳教也比在那里当兵的强吧。

未未说,这期间,他被提审了五十次。审他的人大概有三四十个,他们思想太懒惰了,提审前从不做功课。 比如吧,有审他的人说,艾未未,你是干什么的? 艾未未说,我是一个艺术家。 提审他的人就说,你怎么是一个艺术家呢?我怎么没听过你的名字,你可能是一个艺术工作者哦。

也有知道他是艺术家的,就对艾未未说,我研究过你的作品,我觉得他们的成本都很便宜,几万块钱就能生产的东西,竟然卖了几百万。你知道不知道你犯了诈骗罪啊? 艾未未说,你看见的作品的确是我做的,但价格不是我定的呀。艺术品的价格都是由艺术品市场定的,不是由艺术家定的。

还有一个提审他的人说,艾未未,你犯了重婚罪有两个老婆,破坏我们国家的法律和道德。 艾未未说,我只有一个妻子。我有两个老婆的事,我还是从你这里头一次听说。那个提审他的人就说,怎么不是两个老婆?你有一个儿子吧?你儿子管你叫爸爸吧?你儿子又管另一个不是你老婆的人叫妈妈吧?

有一些提审艾未未的人被艾未未问得哑口无言以后就说,老艾,我跟你无冤无仇的,我也不想为难你。你今天就说你杀了人,我们也不会把你怎么样。你难道就不能配合一点嘛?有一些提审他的人,下一次就不再出现了,他们都觉得这个工作在他这里无法展开。

五十次提审威胁恐吓者有之,对他说,艾未未,你还是说说你这辈子最后一面想见谁吧?艾未未有时也会相信他们说的话,提审后面就是一头疯狂的野兽,就说我想见我妈妈;不明用意者也有之,有的对他说,艾未未,你知道不,英美法德意等等西方国家,没有一个国家不骂你,只有卖国贼才为你说话。

苦心规劝者有之,对他说,艾未未,你的家境又好,作品又能卖那么高的钱,你干嘛不好好过日子呢?杨+你也不认识,谭作人你也不认识,你去帮他们干什么?到处你都要去参合折腾,累不累啊?

阴谋论者有之,对他说,艾未未,是不是有国外势力在支持你呀?不然你为什么要做这些?咆哮体者也有之,他们对他吼道:艾未未,你太张狂了!有一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上帝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你太狂妄了,我们一定要收拾你。

蹊跷的是在五十次的提审过程中,从来没有提及偷税漏税。 艾未未被放出来以后,有国宝对他说,我们要罚你1200万。艾未未说,怎么不是传说中的2000万呢?那个国宝说,2000万太多了,老太太就要说卖房了。

艾说,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全民身上。未来变成什么样,不是某一个人能做些什么,而是全民的认识在哪个程度上。包括提审他的人,要说他们恶劣,他们也就庸碌平常,他们的眼里里既没有国家也没有民族命运,就是在完成一项工作。

对于提审他的人来说,今天的工作就是提审艾未未这个人,我就去完成它,完成它了就有工资奖金,不论你是艾未未还是黄光裕、陈良宇,你都只是他们的工作。多的什么,看不见。

艾说,也正是因为如此,你才会觉得深深的绝望。因为,它让你的遭遇、你做的事看起来显得是那么虚无和虚妄。但是我仍然乐观。因为有了互联网,网络是不可阻挡的公民意识觉醒的平台。

从艾婶那里回来,我看见有网友让我转告艾婶说:世上没有救世主,真正勇士是普通的人一点一滴去挑战貌似坚不可摧的墙,因为墙就在前面。而作为儒弱的大多数,此刻保持沉默会令自己羞愧。胆小不能成为逃避的理由,愤青不会老,他只是会成为爸爸。我想艾未未要是知道,一定会很高兴的。

一个朋友问艾未未,你出来后有什么改变吗?会不会还像以前一样说话发声? 艾未未回答他说,跟以前的认识相比,大的方面不会有任何改变。但是,我是一个不喜欢重复的人。如果说话让我失去自由,那么,下一次,我会换一个别的表达方式。第二天,我就听人说艾未未开始重新粉刷他的工作室了。

上文由推友@sfchoi8964根据下文整理。原文标题是《一定要去看艾未未》,据说已经在墙内被删除了。



相关阅读



本文网址:http://aiwwstudy.appspot.com/151001.html

"

2011年7月17日星期日

看《建党伟业》初一儿提系列问题

看《建党伟业》初一儿提系列问题: "

看《建党伟业》初一儿提系列问题

儿子上初一,学校要求看《建党伟业》。看完后儿子提了一系列问题,兹录于下。问者是儿子,答者是我。
子:什么是建党啊?
父:就是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建立一个组织。
子:是不是非法组织啊?
父:这个……不是。
子:可是上次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商量组织起来向老师提意见,老师为什么说我们是非法组织呢?
父:那是因为你们事先没有得到老师的许可嘛。
子:可是毛主席他们建党得到谁的许可了?
父:毛主席和你们不一样。你们是学生,应该把精力用来学习。
子:毛主席当时不是学生吗?
父:好像是吧?长沙师范学校的。
子:长沙师范学校?一本还是二本?
父:这个,按现在的标准算应该是大专吧。
子:哦,毛主席没有考上一本,所以要去建党,对不对?
父:瞎说!这个跟考什么大学没关系。你看电影里的张国焘,就是北大的。
子:这就怪了!你们和老师平时经常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考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一切都好了,是吧?
父:对啊。
子:可张国焘已经考上北大了,为什么还要去建党?
父:这个……他们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家。
子:为大家什么?
父:为大家过上好生活啊。
子:这个大家包括我们家吗?
父:当然包括。
子:那我们家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吗?
父:当然!就说住房吧,你看我们家现在住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改革开放以前才住多大点啊……
子:我问的不是改革开放前,是建党以前。
父:这个……生活好不好,要看很多方面……
子:就说住房吧,那时候我们家住多大的房子?
父:那时候我们家住四合院,连院子得有四、五百平方米吧。
子:那院子现在还在吗?
父:还在,不过已经不是咱们家的了。
子:为什么?
父:被收走了。
子:被谁收走了?
父:国家。
子:是毛主席他们建党之后的那个国家吗?
父:是。
子:国家收走了咱们家的四合院,换了现在这套房子给咱们,是吧?
父:不是。这套房子是后来我们自己挣钱买的。
子:那国家为什么收走我们的四合院啊?
父:是这样的,当初建党的时候毛主席他们是想搞公有制,有好东西大家分,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所以后来他们就把很多人的财产都收走了,包括我们家的房子,然后再分给大家。
子:哦,是这样。那我们家现在这套房子就应该是分给我们的嘛,为什么又要我们花钱买呢?
父:因为搞了一段时间公有制以后,发现东西不够分,大家都很穷,快过不下去了,还饿死了很多人,所以就又搞私有制,允许大家挣钱买房子,所以我们家才有了现在的房子。
子:那在建党以前大家能不能挣钱买房子呢?
父:可以啊。
子:那……费那么大劲干嘛?
父:不能这么说。事实上现在也不完全是恢复了以前的私有制,从理论上讲,咱们国家还是公有制国家。
子:我怎么越来越不明白了?
父:这个问题是有点复杂。这么说吧,有些东西可以私有,但是重要的东西是公有的。
子:比如哪些重要的东西呢?
父:比如土地啊、石油啊这些。
子:那我怎么看见你每次加油还要掏钱?而且听说汽油还卖得挺贵,还老涨价?不是公有的吗?
父:这个……石油的情况比较特殊。
子:那么土地呢?这个肯定是公有了吧?
父:对,这个毫无疑问。
子:那么我们家的房子不用掏钱买地了吧?
父:不,恰恰相反,掏得还不少。
子:我明白了,土地本来是公有的,咱们掏了钱,把它变成咱们自己的了。
父:不是,咱们掏了钱之后它还是公有的。
子:刚才你不是说房子是咱们自己的吗?
父:房子是我们自己的,但房子下面的土地是公有的。
子:我不明白它怎么个公有法。
父:这么说吧,咱们住了70年后得把土地还回去。
子:啊?怎么还法呢?把房子拆了吗?
父:这个……我也不清楚。可能不拆房子就要再掏钱吧。
子:可我们不是已经掏过钱了吗?
父:……可能掏得还不够吧。
子:是不是咱们的房子买得特便宜,所以要多掏几次钱啊?
父:不是!这个……咱们国家的房子确实说不上便宜,如果联系国民收入来计算,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
子:世界上最贵的房子,还只能住70年?
父:70年是最长期限。最短的听说只有20年。
子:就因为咱们国家是公有制?
父:我说过,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在毛主席的时代是公有制,后来在小平同志的时代就不完全是了。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应该感谢小平同志,至少我们现在有房子住……
子:小平同志是什么时候建党的?
父:瞎说!小平同志没建党,他和毛主席是一个党的。
子:哦,就是说,在毛主席建党之前,房子是可以用钱买的,而且谁买了归谁?
父:对。
子:后来毛主席建党了,就实行公有制了……
父:不是建党之后就马上公有制,电影里没说吗,还打了几十年仗,牺牲了很多先烈……
子:哦,对,打了很多仗,死了很多人,才实行了公有制,房子不能买了,而且把我们家的四合院,还有很多人的财产,都收走了?
父:对。
子:后来饿死了很多人,于是小平同志就实行私有制……
父:不是,我不是说了吗,从理论上讲还是公有制……
子:这个什么制我始终没搞清楚,怎么会这么复杂啊?
父:这个……我也搞不太清楚,而且我估计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子:总而言之吧,小平同志说,房子又可以买了?
父:对,所以我们应该感谢……
子:但是毛主席的时候收走的房子并没有还给我们?
父:这个……是的。
子:而我们另买房子还需要自己掏钱,而且价钱很贵?
父:是的。
子:然后我们花很贵的钱买来的房子还只能住一阵子,长的70年,短的20年?
父:这个……当然,到时候会怎么样,现在还说不准。
子:你不觉得这个过程挺折腾吗?
父:不能这么说……当然,这个过程确实比较复杂,也存在着反覆性。
子:问题是,我怎么看都看不出咱们得了什么好处,为什么还要感谢?
父:这个……你不能光看我们自己嘛,要看大多数老百姓……
子:你是说现在大多数老百姓住的房子比我们的好?或者不用掏钱买?或者买了可以一直住下去?
父:这倒不是,他们和我们情况一样,多数人住的房子还不如咱们的。
子:那我还是不明白……对了,当初和毛主席一起建党的那些人,他们怎么样呢?
父:哦,建党之后不是还有战争年代吗,在战争年代有的人叛变了,有的人牺牲了。
子:那些没死的呢?是不是也跟我们一样?
父:在战争年代没死的,当然,后来日子肯定比我们好过得多。不过,现在也都不在人世了。
子:那他们有后代吗?日子过得怎么样?
父:后代当然有。日子……想必过得比我们好吧!
子:哦!我明白了!你怎么不早说!
父:……你明白什么了!告诉你,你的认识是错误地!
子:那你说应该怎么解释?
父:……你们老师应该给你们解释嘛。
子:老师没解释,也不可能解释,老师根本就不会听这种问题!老师只是要求我们看《建党伟业》。
父:唉,看来这种电影是不适合你们这种年龄的孩子的。
子:为什么?因为我们看了之后会有问题吗?我们不该思考问题吗?有问题不该问吗?
父:……
子:而且,为什么要花很多钱拍这种电影呢?为什么每个学校的老师都要求学生花好几十块看这部电影呢?
父:……

"

倪萍大妈的“脊梁奖”,原来是花9800元买的?

倪萍大妈的“脊梁奖”,原来是花9800元买的?: "
自豪于自己从来不投反对票的政协委员倪大妈,最近成了大脊梁、得了大荣誉,却原来是花了9800元买来的。

顺便曝一下倪大妈今天的微博上的一段言论:
“自 由是什么?我在儿子身上试过。今年六一是他最后一个儿童节,我说今天早6点到晚12点你想干嘛都行,包括不上学。自由的结果是几盒方便面下肚,游戏机玩到 23:59,桌上一堆饮料瓶…儿子问:“暑假能申请自由吗?”“不能!”“自由归谁管?”“我!”“为什么?”“我是你妈!”多没力量的理由,但没办法 ”

看看倪大妈买的脊梁,值不值9800。

"

共和国脊梁”评选活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共和国脊梁”评选活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1年7月14日
2011年7月11日,人民网发表了两篇报道:
一、“共和国脊梁”颁奖盛典举行倪萍入选十大卓越人物
http://www.people.com.cn/h/2011/0711/c25408-1512516776.html
昨天上午,“纪念建党90周年·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颁奖盛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主持人倪萍等人获得共和国脊梁十大卓越人物的称号。
昨天的颁奖活动共评选出共和国脊梁十大功勋人物、十大卓越人物、十大杰出人物、十大创新人物以及优秀文艺作品奖、杰出艺术创作成就奖等系列奖项,其中电影艺术家田华,原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导演张继钢,战斗英雄史光柱、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著名国画家、慈善家吴东魁等300多人获得了共和国脊梁功勋人物、杰出人物等称号。

二、“纪念建党90周年·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颁奖盛典”在京举行
http://unn.people.com.cn/GB/14748/15126108.html
7月10日,“纪念建党90周年·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颁奖盛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宏福集团董事长黄福水等10人被评为“共和国脊梁十大杰出企业家”。
为了进一步宣传和表彰全国各地为党旗增光添彩的时代功勋人物和为共和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先进人物,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等单位联合组织发起了这次系列评选活动。经评委会认真评选,共和国脊梁十大功勋人物、十大卓越人物、十大杰出人物、十大创新人物以及优秀文艺作品奖、杰出艺术创作成就奖等系列奖项正式揭晓。



2011年7月12日,李承鹏在微博里写到:
听说倪萍姐姐荣获“共和国脊梁”,我承认,倪萍姐姐确实是共和国脊梁,只是得了颈椎病。

2011年7月13日,倪萍发表了《李承鹏:你的微博我看了》博文,其中写到:
我具体获得的是纪念建党90周年•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十大杰出艺术成就奖”。我的现场获奖感言是这么说的:和同时获奖的田华老师、刘兰芳老师、张继刚他们相比,我真的不配拿这个奖,如果能退的话,这个奖我退了吧。

看到上述报道和博文交流,想起了本人2011年5月9日曾收到的一份邮件,邮件主要内容如下:
刘先明 您好
近日从获悉您的先进事迹,特邀您参加“功勋中国优秀人物”颁奖盛典活动。并授予您单位为:全国行业发展功勋单位/全国经济发展功勋单位。请提供您的详细事迹材料,以便编入《中华脊梁》大型文献中(请于3日内回复)


同时收到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等单位发来的《关于参加“《中华脊梁》大型文献首发式暨首届功勋中国系列人物颁奖盛典”活动的邀请函》,内容如下:





早在2007年7月12日,在《我在培训行当里的“七不能”原则》一文里,我就写到: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7/7/12/72508.html
不能为了获得个人荣誉,而掏钱去参加有关荣誉称号的评比活动。现在,国内很多机构竟相搞一些对培训师的评比活动,我也经常会收到一些机构发来的邀请函,邀请本人参加什么、什么培训师的评选活动,本人给予的回答一律是:如果需要我交费的评比,我是不参加的;在不交费的前提下,如果按照你们的标准,也把我作为评选对象,我也不反对。即便这样,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十大培训师”、“十大企业管理咨询大师”。

因此,看到上述通知和《邀请函》时,本人没有理会。之所以没理会,是本人觉得:“《中华脊梁》大型文献首发式暨首届功勋中国系列人物颁奖盛典”活动,带有花钱买奖的嫌疑。而之所以有这样不好的感觉,是因为以下两点:
一、建党九十周年表彰盛典设立的个人申报奖项太多,具体有:
□中华脊梁·功勋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中华脊梁•功勋中国十大卓越贡献人物
□中华脊梁·功勋中国十大新闻人物 □中华脊梁•功勋中国十大改革创新人物
□中华脊梁·功勋中国十大杰出人物 □中华脊梁•功勋中国十大杰出华人成就奖
□中华脊梁·功勋中国十大慈善人物 □中华脊梁•功勋中国十大优秀民营企业家
□中华脊梁·功勋中国十大杰出村官 □中华脊梁•功勋中国百名优秀人物

二、收费较高,对于中华脊梁•功勋中国人物,怎么还要收如此高的费用呢?
参会代表需交纳9800元人民币/人,含会务费、注册费、欢迎晚宴、开幕式颁奖盛典四星级酒店3天食宿、大型文艺晚会、《中华脊梁·功勋中国人物》大型文献、礼品、纪念品、合影巨幅照片、市内交通等;(注:以上费用不含往返交通费)。

对照人民网报道中提到的“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以及“共和国脊梁十大功勋人物、十大卓越人物、十大杰出人物、十大创新人物”等奖项的名称,不难看出,人民网报道所说的“纪念建党90周年·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颁奖盛典”,与本人5月9日收到的文件中提到的“建党90周年暨‘中华脊梁功勋中国’大型活动“,应该是同一活动。
不知道有多少人与本人一样,被邀为“功勋中国系列人物”提名候选人或“共和国脊梁”提名候选人;也不知道有多少提名候选人与本人一样,因为9800元而没理会“功勋中国系列人物”或“共和国脊梁”这种奖项,放弃了“功勋中国系列人物”或“共和国脊梁”荣誉称号。

"

2011年7月16日星期六

内部恐吓:亲历者眼中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内部恐吓:亲历者眼中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提示:也许没有被监禁的人很难想像里面的糟糕情形。一般被害者都不允许讨论他们所受到过的虐待。最近推特上在流传这篇文章,希望能够让你了解到底什么是监禁。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实验是由斯坦福大学教授主持,学生参与的,而真实的监狱应该会比这个还要糟糕。

译文:http://dongxi.net/b08yc
英文原文:http://www.stanfordalumni.org/news/magazine/2011/julaug/features/spe.html


内部恐吓

四十年前心理系大楼的地下室发生了什么震惊世界?参与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看守、囚犯和研究者们现在对此作何感想?

BY ROMESH RATNESAR (译者: pacinoson


斯坦福监狱实验

故事从分类信息栏的广告开始。

“研究监狱生活的心理学实验急需男大学生被试。历时一到两周,每天15美元。”超过70人自愿参与这项研究,他们被安置到斯坦福中心广场(Main Quad)乔丹大厅(Main Quad)的人造监狱里面。这项研究由38岁的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主持。他和他的同事们从参与者中选择了24个人,这些人被随机分为囚犯或看守。
津巴多鼓励这些看守把他们自己想象成现实监狱里真正的看守。他明确告诉他们囚犯不可以受到身体上的伤害,但是作为看守,他们应该努力营造一种使囚犯感到“无能为力”的氛围。
这项研究于1971年8月17号星期天开始。没人明确知道他们将陷入何种境地。
四十年之后,斯坦福监狱实验依然是斯坦福大学所开展过的最著名——也是最臭名昭著——的研究项目。六天以来,研究中一半的参与者在同伴手下忍受着惨无人道的虐待。他们屡屡被嘲笑、拔光衣服、剥夺睡眠,甚至被强迫把塑料桶当作马桶使用。其中一些人用暴力反抗,另外一些人则变得歇斯底里或者步入绝望的深渊。随着情形陷入混乱,研究者们却熟视无睹的在一旁围观——直到其中一名同事最终站了出来。
大众对斯坦福监狱实验的迷恋以及它蕴含的意义——用津巴多的话说,“普通的大学生置于那样的情境下会做出这么可怕的事情来”——使津巴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是实验本身也招致了其他研究者的批评,他们质疑使学生志愿者遭受如此极端的情感创伤的伦理问题。这项研究得到了斯坦福人类被试研究委员会(Human Subjects Research Committee)的批准,而津巴多也表示“他们和我们都没有想到”这些看守会如此不人道的对待囚犯。
1973年,美国心理学会的调查得出结论,认为监狱实验符合行业现有的道德标准。但是之后几年,那些标准都被修改以禁止类似于斯坦福监狱实验的人类被试研究项目。“将人置于那种境地的行为研究再也没有在美国开展过了。”津巴多说。
斯坦福监狱实验成为不计其数的书籍和纪录片的主题。有一部电影基于它改编,也至少有一支朋克乐队以它命名。近年来,随着美国军队和情报人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虐囚事件曝光,斯坦福监狱实验为我们了解好人如何在恶劣的情境中变得凶残提供了洞见。
这个实验至今仍有巨大的争议——甚至在那些参与者当中。这里,事件中的一些关键参与者将亲口讲述他们对自己的角色的反思以及八月的那六天是如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狱长

菲利普·津巴多
津巴多于1968年加入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在那任教直至2007年退休。
这项研究最初关注的是个体如何适应一种相对无权力的环境。我的兴趣在囚犯身上,而不是看守。这的确是对影响人类行为的情境的力量一个简单而又伟大的证明。我们希望可以写这方面的文章,而且继续跟进。

津巴多
Courtesy Phil Zimbardo
第一天结束后,我说:“那里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发生。”看守们有种反权威的心态。他们为自己身上的制服感到难堪。他们直到囚犯开始反抗才进入了看守的状态。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达成了一种否认的共识——所有参与者实际上都否认这是一个实验,而同意这是一个由心理学家管理的监狱。
我们没有时间反思。我们必须为囚犯提供一日三餐,处理他们的情绪崩溃问题,与他们的父母交涉,还要管理假释委员会。第三天当我睡在自己的办公室时,我已经成为了斯坦福郡监狱的狱长。那才是我,而我再也不是研究者。我的姿势甚至也开始改变——当我进入监狱区时,我会将我的双手放在背后。我以前从没这样做过,那是将军阅兵时所采取的行走姿势。
我们安排所有参与者——囚犯、看守和工作人员——在周五接受那些没有参加实验的教员和研究生的访问。刚刚完成博士学业的克里斯汀娜•马斯拉奇(Christina Maslach)于前一晚过来探班。她站在看守区外面,看着看守们为了10点的厕所操练把囚犯排成队列。囚犯们出来后,看守们给他们戴上头套,装上脚镣,并且让他们的手搭在前面的人的肩膀上,像连锁囚犯一样。看守们对着囚犯大喊大叫,夹杂着污言秽语。克里斯汀娜情绪开始激动,说到:“我看不下去了。”
我追了出去,和她在乔丹大厅外面争吵起来。“你对那些孩子们做的事太可怕了。见到那些我所见的东西,你怎么能对他们遭受的痛苦漠不关心呢?”可是我真没有看到她所见到的东西。随着一股羞愧感袭来,我意识到我已经被监狱实验改造成一个监狱长。于是我说:“你是对的,我们必须要终止这个研究。”
(在此研究进行期间)圣昆汀(San Quentin)监狱有人尝试越狱,而(前黑豹党(Black Panther)成员)乔治•杰克逊(George Jackson)被枪杀。数周后阿提卡(Attica)监狱又发生了骚乱。两个政府调查委员会开始举行听证会,而我则飞往华盛顿出席一个国会组织的有关监狱本质的听证会。我从最开始对监狱一无所到慢慢变成了一个专家。但是我也努力去学习更多。我访问了全国各地许多的罪犯教养所。我为斯坦福的学生开展了一个项目,让他们在监狱教课。多年来,我与20位犯人保持着密切的通信联系。
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实验。我的同事们可能从没有对它进行过多的思考。但是这个监狱实验却让我更加清晰的意识到权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中心角色。我对我作为老师所拥有的权力也更加敏感。我在教室里开始下意识的减少权力的消极影响。我鼓励学生们挑战质疑我。
我想我更爱自我反省了。那些经验使我变得更慷慨,也更开放。我认为它使我成为了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举报人


马斯拉奇
Courtesy Christina Maslach-Zimbardo
克里斯汀娜·马斯拉奇
71级博士马斯拉奇成为了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教授。她和津巴多于1972年结婚,现居于旧金山。
我刚拿到我的博士学位,正准备离开斯坦福开始我的新工作。菲尔和我已经开始约会了。我从没有想过要参与监狱实验。在实验开始的头几天,我从菲尔那听到一些消息,但没有具体细节。尽管我感觉到那里正在变成一个真正的监狱——人们不仅仅是闲逛,而且是真正身陷其中了。但是我还是不清楚那意味着什么。
最初菲尔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同。直到我真正走进地下室看到监狱时才发现他身上的变化。我遇见一个看上去和蔼可亲而且魅力四射的看守,但之后当我在监狱里再次见到他时,却发现囚犯们列队来到他的房间下跪。“我的天啊,这里发生了什么?”当时我想。我有些反胃,感到不舒服。我说:“我看不下去了。”但是其他人却若无其事。
菲尔过来对我说:“你怎么了?”“我不了解你了。你怎能对此视而不见?”当时我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如果我们之前没有约会,如果他不过是别的科系的教工,发生了这样的事后,我可能会说:“对不起,我要离开这里。”并且一走了之。但是因为这个人是我越来越喜爱的人,我想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留在那里。我开始还击,以跟他大吵一架而告终。我想在那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过如此激烈的争吵。
我害怕如果这个研究继续下去,他将成为一个我不再关心的人,不再深爱的人,以及不再尊重的人。假如他继续做这个实验,我将会做什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坦率的讲,我并没有答案。
研究对我最显著的影响是它向我揭示了一些问题的严重性,即人们如何应付一些极端的情绪困境,尤其是这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比如他们必须管理人事、照顾他人,或者改造犯人。所以我开始进行访谈。我访问了一座真实监狱的一些看守,和他们谈论他们的工作以及他们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理解。最初,我不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我只是尝试去倾听。

训斥:囚犯们被迫穿上长袍——“女装”——从而削弱他们的锐气并且羞辱他们。
斯坦福监狱实验
我也访问医院和急症室的工作人员。渐渐的,我心中的图景清晰起来。当我向别人描述我的想法时,他们告诉我:“我不知道这在其他职业里被称作什么,但用我们的行话来说这叫作‘倦怠’(burnout)。”我的职业生涯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都用来研究倦怠——什么引发了倦怠,我们如何干预它并且怎样帮助人们更有效的应对它。这些有关倦怠的工作都可以追溯到我在监狱实验中的经历。
有时候人们会走过来——在会议中,或者是那些选了心理学课程的学生——对我说:“天啊,你是个大英雄!做英雄的感觉怎么样?”这总是让我感到很意外,因为当时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英勇。监狱实验也让我对“英雄主义”有了新的认识。它不是自我中心的,比如“我要冲进那栋着火的大楼”这种事,而是发现那些需要被指出的问题,并且告诉他人,我需要帮助,我要做出行动让事情好转。


看守
戴维·埃谢尔曼(Dave Eshelman
埃谢尔曼是斯坦福一位工程学教授的儿子,当时他正在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念书。他是监狱里最凶残的看守。他把自己塑造成《铁窗喋血》(Cool Hand Luke)里施虐成性的监狱看守(由斯特罗瑟·马丁(Strother Martin)饰演)。如今他在萨拉托加(Saratoga)做房贷生意。


埃谢尔曼
Toni Gauthier
当时我正在找暑期工。我可以选择做这个或者在批萨店打工。我想这肯定是一段有趣而且不同的暑期打工经历。

里面我唯一认识的人是约翰·马克(John Mark)。他是另外一位看守,而且值班时间也和我不同。这很重要。如果有囚犯在见到我之前就认识我,我将不可能做成任何事。他们将立马看穿我那些装模作样的表演。

发生在我身上的并不是意外,而是有计划的。我在脑海中制定了一个确切的计划,我想要迫使一些行动产生,迫使一些事情发生,这样研究者们才有事可做。毕竟,如果我们像在乡村俱乐部一样正襟危坐,他们能有什么收获呢?于是我特意创造了这个一个人物角色。我在高中和大学时曾参与各式各样的戏剧创作。这对我来说非常熟悉:登台前戴上他人的人格面具。某种程度上我也在进行自己的实验,试图问:“我能推进多远?在人们说出'住手‘前他们会做出多少施虐行为?”但是其他看守没有阻止我。他们似乎也融入其中,并且听从我的指挥。没有一个看守说:“我们不应该这样做。”

事实上,在我增加恐吓和精神虐待时,我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在伤害别人。我对此也很后悔。但是从长远看来,并没有人遭受到持续的伤害。当阿布格莱布(Abu Ghraib)监狱丑闻爆发时,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对我来说太熟悉了。我明确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我能想象自己置身监狱其中,然后看着那里失去控制。当你所做的事情没有人监管,也没有人介入并且告诉你:“喂,你不能这么做!”——情况将持续升级。你会想,我们如何做可以比昨天更爽?我们如何做出更粗暴的事?对于那一整个情境,我都感到非常熟悉。

有时人们了解了这个实验,见到我后就仿佛在说:“天啊,这人是个精神病!”但是所有认识我的人都会对此一笑了之。


约翰·马克
马克当时在斯坦福正步入大三。他于1973年毕业,拿到了人类学的学位。他居住在旧金山湾区(the Bay Area),在凯萨医疗机构(Kaiser Permanente)已经做了17年的医学编码员。

马克
Toni Gauthier
大二那年我是在法国度过的,并于当年春天返回校园。那是我生命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前一年的感恩节过后,我和一些朋友去了阿姆斯特丹。你必须明白那是七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没有什么差别。我们去往一个可以买到毒品的酒吧,买到了大麻,并且随身带走一些。在法国边境上,我们被逮捕了。几个小时后,法国边境警卫告诉我将要坐牢。尽管最后他们释放了我,但我的确被吓个半死。
当我看到这个监狱实验,我想到我能为它提供一些个人的生活经历。我觉得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实验。我告诉他们我所经历的一切,以及成为囚犯对我来说的巨大意义。尽管我对自己被分配为看守感到很失望,但我还是竭力做到最好。


我白天值班时,没人做出任何出格的事。但是津巴多想尽方法来制造紧张。比如强迫睡眠剥夺——他真正在挑战大家的极限。我一点也不喜欢不断地烦扰他人并且叫他们背诵自己的囚犯编号来报数。我也反感他们把人单独囚禁。

在我人生中的那段时期,我每天从头到晚都飘飘欲仙。参加这场实验前我欣喜若狂;休息和午饭时都兴高采烈。参加实验后我也心情愉悦。我随身携带大麻,每天都想分给囚犯。看着他们的脸孔和其中透露的沮丧,我感到很难过。
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实验会持续真正两周。我觉得津巴多试图创造一个戏剧性的渐进高潮,然后尽快终止它。我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他都知道他想要什么,并且以此来塑造实验——通过如何构思实验到最后如何结束实验——从而与他已经得出的结论取得一致。他希望自己有底气说,大学生、那些有着中产阶级背景的人因为被赋予了角色和权力也会自相残杀。


变得真实: 研究者和看守认为维持这样一种幻觉很重要,认为这里是真正的监狱,而不是心理楼的房间。
斯坦福监狱实验

基于我的经验和我的所见所思,我觉得这有些夸张。我认为这个真实的事件不值得大书特书。我从不会,也从没有改变我的观点。


哈尼
r.r. jones


研究者

克莱格·哈尼(Craig Haney
71级硕士,78级哲学博士和法律博士哈尼是津巴多的学生。他负责监督整个实验并且分析从中搜集的数据。哈尼后来成为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大学(UC-Santa Cruz)的教授。他是研究监禁的心理影响的专家,也是一名监狱改革的倡导者。
我们以为最后只会观察到细微的行为改变。在决定是否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有过动摇的时刻。不是因为我们料想到实验会失去控制,而是因为我们害怕什么也不发生。我记得有人曾问:“如果他们就在那弹两周的吉他呢?那时我们到底要怎么做?”
人们曾经对我说过,你一定已经知道这是注定要发生的。我们不知道,而且我们也不是凭空想象。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我们只是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种状况。亲眼见证人的行为改变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体验。我也可以直白的告诉你,我从未想忘掉它。我花了大量时间与真正的囚犯和看守在一起,目睹我当年读研时所见到的景象。这个时候我对可以将好人转变成任何人的体制环境的力量也心生一份敬畏之情。

斯图·勒温是情绪崩溃的囚犯之一,他们一起推进了研究的及时停止。
斯坦福监狱实验
我同样意识到人们的适应之快——某天还让你震惊不已的事物一周后就已经让你提不起兴趣。在研究过程中,有一次我们决定把囚犯搬到监狱不同的区,我们意识到这样他们会看到自己在哪从而想起自己不在监狱——他们不过是在斯坦福的心理系大楼。我们不想让这样的事发生。
于是我们给他们的头套上纸袋。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时,的确很震惊。第二天我们给他们套纸袋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想了。这在所有监狱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你对此习以为常。我对单独监禁有过很多研究,关注这种超强度安全管理监狱(supermax prisons)对人的心理影响。在那些地方,当囚犯接受所谓的治疗咨询时,他们实际上是被关在笼子里。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对这些笼子熟视无睹。
研究中的囚犯在实验结束前倍受蹂躏。那些没有失控的囚犯甚至也被伤害。这的确是一段痛苦的经历。而我也从中吸取了教训。真正的囚犯知道如何掩饰自己的痛苦并且表现的若无其事。监狱实验揭示了如果人们没有戴上那张漠然面具,监狱里将会发生什么。我和囚犯谈话时试图了解他们真正的生活,如果没有我在斯坦福的经历,我想我不会真正和他们共情。有人会说六天之内,那些在真实监狱司空见惯同时又没那么残酷的遭遇可以摧毁十个健康而且韧性十足的大学生。——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囚犯
理查德·雅科(Richard Yacco
雅科当时是一名社区大学的学生,他在津巴多的监狱协助调查了一个针对监狱环境的抗议。在显示出抑郁征兆后,他在实验初期便被释放。他从事过电台和电视制作的工作,现在他在奥克兰(Oakland)的一所公立高中教书。
那时我正在考虑:如果我被派往越南打仗,我将怎么做?我会愿意进监狱吗?我想,既然我有这方面的考虑,那么监狱实验将使我对此做进一步理解。
第一次真正使我不知所措的是睡眠剥夺。在他们第一次叫醒我们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那是我们入睡仅仅四个小时之后。直到他们让我们起床,叫我们做一些运动再回去睡觉,这时我才意识到他们在打乱我们的睡眠周期。第一夜多少有些让人惊讶。

雅科
Toni Gauthier

我已经记不清囚犯们什么时候开始了反抗。我记得自己反抗看守的指令并且愿意进幽闭间。作为囚犯,我们很团结——我们知道我们可以联合起来,做出消极抵抗,然后制造麻烦。那是那样一个年代。我希望能上街游行反对越战,我曾参与过争取民权的游行,我也试图了解如果我在服役时中能做什么来反抗军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在做试验,用自己的方式反抗权威或者支持自己的信念。

我父母在访客夜过来看我。看到我的样子后,他们很担心。我告诉父母他们扰乱我的睡眠,而且不给我们机会去洗澡。我的外貌引起我的父母,尤其是我母亲深深的忧虑。
当我问(津巴多的团队)如果我想退出需要做些什么时,我被告之,“你不能退出——你已经同意呆在这里完成整个实验。”在那时,我觉得自己真正是一个囚犯。我意识到我已经许下承诺,而且也无法改变现状。我已经使自己成为了一个囚犯。
最终,我被“假释委员会”假释。他们周四晚上释放了我。就在那时他们告诉我他们决定第二天终止实验。之后我了解到我之所以被选中(假释)是因为他们认为我将是第二个崩溃的人。我有些吃惊,因为我认为我绝对不会得抑郁症之类的病。

家长指南: 津巴多和囚犯的家长见面,解答他们关于监狱条件和囚犯精神状态的疑问。
斯坦福监狱实验

对于这个实验,我想到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当社会给你分配了某个角色,你是否会具有这个角色的特点?我在奥克兰的一个内陆城市的高中教书。这些孩子不用参与实验见证那些可怕的事情。我们为孩子创造很多机会,也为他们提供巨大的帮助,但是使我和同事们感到灰心的是,为什么他们却不好好利用这些条件?为什么他们要逃学?为什么他们脑袋空空的来上课?我想其中大部分原因是监狱实验所揭示给我们的——他们沉浸在了社会为他们订造的角色之中。

参与斯坦福监狱实验是一段我可以在课堂利用和分享的经历。那时我还是个青少年,那也不过是我生命中的一周。现在,四十年过去了,监狱实验对社会还具有巨大影响,而人们对此也依然兴趣浓厚。你所卷入的事情有朝一日也许会成为你人生中的关键点,对此你很难预料。

注:Wikipedia上对斯坦福监狱实验的解释:
斯坦福监狱实验(英语: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