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选自《尊重事实,重写党史--中共襁褓时期的一些情况》,作者,丁弘
今年庆祝建党89周年,其实党已经90岁了。一般人家不会有意给一个人减少一岁,但政治舞台复杂,怪事多。
党究竟是在1921年,还是在1920年诞生的?这个问题当然是首先要明确的。现在苏联档案解密了,苏共通过共产国际培养的这个党,他早期的情况已经真相大白。(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力量把这个浩大的档案翻译过来了,1997年开始出版了《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从档案1920--1925卷中(第一集31页),我们可以看到维经斯基在1920年8月12日从上海写回去的汇报,开始即说:“我在这儿的工作成果是:在上海成立了中共革命局(和朝鲜局并列),由5人组成──4名中国革命者和我。下设3个部,即出版部、宣传部、组织部。”当时已明确5位领导核心,书记为陈独秀,出版部长为汪原放,宣传部长李达,组织部长张国焘,维经斯基是国际的当然代表。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李达说:“这儿实际上已经是全国包括国外中国共产组织的一个核心。”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新青年》成为党刊。还办了党刊《共产党》,公开打出了共产党的旗号。这一年,在上海渔阳里办了党校,对外名为“外国语学校”。
总之,1920年在渔阳里已完成了建党的五大任务,各项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已集中了很多人。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刘少奇等都在党校学习,后来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党校还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同志到苏联去学习。可惜,毛泽东没有到达这里,所以这一段历史就常被抹杀和掩盖。
对这段历史,当事人有许多回忆材料。最可靠的材料,是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档案保存的一份写于1921年初的材料。其中写道:“中共是去年成立的,领导人是享有威信的《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同志。”
施复亮(施存统)的回忆:“1920年6月间,筹备成立了共产党。起草党纲十多条,我抄了一份送日本。”
张太雷在1921年写给国际的报告中说:“中国最初的中共支部,是1920年5月组织成立的。”整个中共就是国际的一个支部。
次年,1921年7月,党召开“一大”,代表为13人,共产国际的代表2人。这次会议的特点有:一、大会是在7月23日开始的,所谓“七一”是因为战时无法核实,毛泽东钦定的时间;二、 会议刚开始集中,有租界的巡捕闯进来,国际的代表马林通知大家立即转移,在这儿没有再开下去;三、代表们到渔阳里那儿讨论如何进行下去,周佛海(后来变成 汉奸)建议去杭州西湖;李达还是决定去嘉兴南湖,认为那儿比较安静。他的夫人王会悟的娘家在那儿,有方便。王会悟在上海也负责安排一大的会务工作。名为会 晤,谐音是巧合。四、重要的是毛泽东出席“一大”。这不仅后来赋予了一大伟大意义,还使一大会址成为革命圣地了。实际上是1920年建党之后,党安排了一大,并不是召开了一大才建了党。虽然一大也很重要,但作为建党的标志是勉强的。主要的建党人,陈独秀、李大钊和专门从苏联来建党的维经斯基都没有参加这次会议,可见当时并不认为它是一个建党的会议,因为建党的工作一年前早就做好了。
维经斯基是联共中央派来的,他走了以后,经费一度中断,活动不得不停止。马林是共产国际又派来的,召开中共一大是他的伟大业绩。在一天的会上,他讲了两个多小时,是代表国际居高临下作指示。不久批评:“你们花了这么多钱,工作成绩太差!”周佛海在他的《寒风集》中说:“陈独秀是个硬汉子,他为此拒绝和马林见面。陈独秀说‘我们花得并不多,大量是你们任意挥霍了’,要求马林认错,否则拒不见面。”--这就是陈独秀的性格!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建国后李达作为武汉大学校长,犯了所谓三大错误:一、他透露了毛泽东到达一大时还不是党员,还是个CY(团员);我说“既然来了,就参加吧。回去以后再参加CP(中共)”。二、他说在政治上要拥护毛主席,但在思想理论上可以和他讨论;三、大跃进启动时,他对毛说:“头脑不可发热。你发热,中国人民可要受难了。”“文革”中武汉掀起批判、斗争李达的狂潮,最终停医、停药而逝。
今天,在“一大”会址可以看到与会人员的蜡像,只有毛泽东站在那里作宣讲状,大家恭听。
毛的时代为27年,不断营造个人崇拜,已居君位。今天“一大”会址的形象就是造神的重要标志。
文革前夕,党曾决定在渔阳里陈独秀等建党之地建纪念馆,后突然停止,至今还是近百年前的旧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